农机调查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机调查报告1近年来在严令之下,各乡镇“禁烧”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焚烧秸秆现象大为减少,但并未绝迹。秸秆禁烧屡禁不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农民是秸秆焚烧的直接实施者,他们有自己的苦衷,而作为禁烧的直接操作者,政府所背负的压力也很大。
一、调查现状
按照县委、政府领导安排,县农机局抽调五名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从6月18日开始,连续四天,对该县大广高速两侧的三个乡,18个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分别为:近德固乡的彭村、西吉七、佛善村、善缘町、跳堂村、留固店村,耕地面积2.4万亩,秸秆还田面积2.1万亩;寺庄乡的西寺庄、大北张、小北张、北渠头庄、南渠头庄、南丈、张浮丘,耕地面积2.24万亩,秸秆还田面积2.0万亩;梁村乡的后翟村、西崇町、张庄、韩庄、吴家庄、孙村,耕地面积2.3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5万亩。
通过召开三次乡政府负责人、村支书、农民代表座谈会,走访18个行政村103家农户,使我们了解到:秋季玉米秸秆的焚烧已成为禁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今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里都用上了电磁炊具和煤气灶,家里不再用柴做饭,再花大量人力物力去处理秸秆根本不划算,于是总想一烧了之。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同时也弄得政府部门十分纠结。
二、原因剖析
1、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民思想上没有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主要表现:一方面是对焚烧秸秆后破坏土壤结构,加重土壤板结,造成农田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危害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对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安全事故等产生的危害的深刻认识,导致没能引起农民足够的重视。
2、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首先是边角小块地农田生产不便的影响,以大广高速两侧各乡镇的土地为例,高速主要穿过该县近德固和寺庄乡两乡,占用了部分耕地。高速建成后,沿高速两侧的耕地几乎由大块整块变成了边角零星小块地,结果造成玉米秸秆还田机主不愿进地还田,即便是进地还田,成本费用也太高,农民不愿接受。其次是梁村乡受粘性土质的影响,由于梁村乡土质粘性较大,进行深耕作业会出现大量的板块,麦播困难。只好采用旋耕,旋耕不能把还田后的秸秆进行深埋,小麦播种后不易“着床”,造成出苗率降低,甚至出现断垄现象。因此,即便是农民把秸秆进行还田后,也会进行焚烧,减少秸秆堆集量,以便小麦能够出苗齐,出苗匀。
3、机械化操作不够完善。农机手为减少作业成本,节省开支、节省时间,提高作业速度,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农机作业技术要求,留茬较高,秸秆粉碎不彻底,并且部分秸秆还田机械设计不合理,作业质量差,造成秸秆切割不断,影响耕作生产。
4、秸秆综合利用难点多。通过宣传,虽然很多农民已经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但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秸秆却没有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些秸秆就被当作废物作为燃料,或是堆在田边等烂掉。另一方面,该县养殖企业和秸秆工业化企业较少,而本地的养殖厂更倾向于收集花生藤与青玉米杆这两种秸秆作为冬天储存的饲料。况且,物流成本高,秸秆体积大,一辆中型货车一次只能装800公斤左右,一辆大型三马车最多只能装400公斤,去掉人工费、油费、车辆折旧费等等,所剩无几,所以搞秸秆运输的人很少。因此,消化秸秆的能力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足以及运输难、成本高,都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秸秆综合利用效果,从而也影响着禁烧工作的有效实施。
5、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凸显。近几年农村青壮年劳动外出经商打工的较多,留在家中从事农耕的大多是“993861”部队(老人、妇女、儿童),虽说部分劳力农忙时回来,但也是来去匆匆,对收集价值低廉的秸秆这些活根本不屑一顾,而留在家中的老人、妇女、儿童在抢收抢种期间,无能力对秸秆进行收集。
6、政策措施不力。秸秆禁烧工作作为政府积极宣传、倡导一项活动,是基于对秸秆能源化、经济化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人居、生态环境的一项保护性措施,应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加以贯彻实施。但是,目前这项措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主要靠广大的舆论宣传和当地政府强力管制。同时,宣传教育,只是解决了农民的认识问题,真正的根源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有力保障,乡村干部手段太硬不行,太软更不行,只好被动堵口,疲于应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农民思想对抗、偷点火、置之不理等棘手的问题而难以解决。
三、对策建议
1、加强禁烧宣传,提高禁烧认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通讯等平台加强禁烧宣传;发放、张贴关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通告;出动宣传车,不定时进行巡回广播;组织政府工作人员,带领村组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进行宣传。通过多方位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秸秆禁烧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客观需要,而且秸秆还田还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利用秸秆进行圈积肥还能改善家畜家禽的生长环境,积攒肥料,实现一举多得。
2、加强农机手的培训,规范机械化操作水平。加大对农机手政策的宣传,让他们主动安装秸秆切割装置,在收割时劝导农民进行粉碎,经过高速旋转的切碎机,秸秆可被切成不到10厘米的小段,均匀地抛撒在麦地里,不仅有利于下一步保护性耕作和免耕播种的实施,而且能起到增加肥力、保墒和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平均每亩可节约100多元成本。另外,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农民购置秸秆还田机,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后顾之忧。
3、转变工作方法,疏堵结合,有效禁烧。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政策宣传和鼓励企业、能人解决秸秆出路的政策推进上来,要制定明确而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成立专项资金,用于秸秆搬运、堆放、看管等费用补助,并对秸秆的回收利用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让农民在处理秸秆的时候,不要增加经济负担,甚至还有一定的经济收益。
4、为秸秆利用找出路,尽快解决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问题。目前秸秆利用的途径有很多,包括秸秆发电、秸秆制板、秸秆气化、秸秆编织、秸秆饲料、秸秆基料栽培食用菌。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政策引导、舆论宣传、资金扶持等多种措施,疏堵结合,变堵为疏,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动脑筋、想办法、找出路,鼓励企业加快综合利用秸秆的脚步,实现农民得实惠、企业获利、环境受益的长远目标。
5、目前情况下,监管力度依然必要,但需要农业、科技部门牵头,尽快实现秸秆产业转化。
6、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促进托管流转步伐,使该县零星小地变小为大,有利于机械化生产。
四、农机局配合禁烧工作主要任务
1、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引导作用,对重点乡镇进行资金倾斜,激发群众购买秸秆还 ……此处隐藏31461个字……盾突出。
2、农机化投入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1)农机补贴规模、和补贴率不能完全满足农民需求。近几年国家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补贴的农机种类和额度有待增加,补贴率不高;(2)农机作业成本增加,作为农机投资主体的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弱,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不高,制约了农民对高性能农机的投入。
3、农机化发展的体制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1)经费保障不足,监理装备配备不齐。易门县的农机监理站担负的是行政执法职能,但现有的体制是靠收费来解决工资和工作经费,势必产生了收费与执法的相冲突,安全隐患较大。(2)农机手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机手对农机安全监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拖拉机操作比较简单,技术容易掌握,一般的技术维护和维修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不存在安全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到农机部门进行知识培训。
四、调研后的几点建议
1、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推广优良品种。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进行适度规模经营,解决大机械与小地
块的矛盾;积极推广优良品种,逐步形成区域性单一品种种植,突破农机化技术瓶颈,使农机化更好地为现代农业服务。
2、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应逐年增加农机专项经费,保证农机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型农民培训、农机安全监理等公益服务的有效开展;给予农机优惠信贷支持,扩大补贴政策效应。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目前国家补贴有限,有必要对农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机实行贴息等信贷支持。
3、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在政策上给予宣传,引导专业合作社逐步规范;在信息上给予服务,引导专业合作社跨区作业,增加农民收入;在资金上给予专项补助,促进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使其在农机化社会服务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加强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建设。主动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使政府加强对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视,争取社会支持,参考周边县区的经验,规范规费收入的管理与使用,稳定农机监理执法队伍,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本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目的,深入乡村,宣传安全法规知识,通过宣传板报,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机监理工作的投入,有计划地培训监理人员,加强农机监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
农机调查报告15**县**镇**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镇**村,XX年8月成立,现有社员69户,带动农户1000余户,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扶持下,流转土地1400余亩。
一、土地流转模式
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解决村民耕作难,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应广大村民强烈要求,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XX-XX年,承包土地200余亩,托管部分外出人员土地300余亩(100-200元/亩),流转土地900余亩,流转形式有合作社向农户每年支付750-1800元,有合作社向农户每年支付200-1900斤粮食,有部分农户只种一块,有合作社无偿提供耕作收获,下余土地交合作社经营。
二、主要成效
1、机械化率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利用合作社优势,改变单一耕作方式,从化肥种子使用到土地深松。
2、解放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服务模式,农民不需要参与劳动,彻底从繁忙的耕作、劳务中解脱出来,从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农忙时空巢老人不用愁了,年轻人在外务工不用请假了,农民真正做到了省心省力。同时,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的现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先进的理念、生产技术,为使合作社发展壮大成立了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中心。XX-XX年,在省、市、县农机、农业部门支持下,为我县选定优良小麦品种2个,水稻品种6个,花生品种2个,玉米品种3个。通过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花生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获、示范带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社会资源重组,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社会分工。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土地收入、就业、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为农户增加直接和间接性收入600余元。一是统一经营带来成本降低。由于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使用机械,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降,原农户亩成本需700元,现为500元,亩节约成本200元。二是节省劳动力,增加务工性收入,土地流转可为农户增加10个外出务工工作日,按每天60元计算,可增加600元工资性收入。如果常年在外收入更高,如**组***等在外月工资平均4500元,年每人增收5万元以上。三是粮食增产带来增收。流转土地比分散经营土地每亩每年可增加产量180斤,按市场价格折算,可增加200余元收入。
5、推进了农业组织创新,有利于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XX-XX年,合作社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扶持下,进行土地深松、土壤测肥、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先进优良品种推广等,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紧张、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合作社自身得到发展壮大,社会效益显著增加,新农机、新技术得到较快推广,农机、农艺完美结合。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合作社通过机具、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整合,合理地调剂了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既满足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及广大农户对农业机械不同的需求,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率,又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托管、代管,有效破解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与分散型、消耗型、传统农业之间矛盾,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制约合作社发展、土地流转主要因素:
1、推动土地流转困难。一是农民对土地固有情节,旧习惯根深蒂固,外出务工经营的农民大多对土地眷恋很深,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转让土地,制约土地流转规模。
2、不连片、不集中。合作社所流转土地,分布在各组,有些连生产路都没有,致使规模成本增高,出现土地经营亏本。
3、风险大、效益低。农业是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的弱势产业,效益比较低,农产品卖难、自然灾害突出、水利设施跟不上。XX-XX年,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总计5000亩,本来是丰收年景,因天旱无雨或水利设施不到位,实际机插面积3000余亩,造成亏本经营。
4、金融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合作社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土地流转规模。
如何发挥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作用,提一下几条发展建议:
1、拓宽土地流转的服务主体。目前,土地流转面积较少的原因是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比较少,要拓宽服务主体,争取大户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龙头企业联办,外来工商资本协办的方式,拓宽服务主体,形成市场化多方联动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