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实习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路桥梁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路桥梁实习报告1实习学生:
实习目的: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到施工现场或管理部门去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施工实习不仅是对我们能否在实践中演习知识技能的一种训练,也是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综合检验。
土木工程的学习,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应该注意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为了让大家对本专业有更好的认识,在我们大四开学,组织了一次外出实习,好让大家可以将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联系到实际当中。
实习分两部分:参观正在建设的道路和桥梁、听讲座。
通过本次实习参观中,我们主要了解了如下内容:
1.实际观察各种路桥模型,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并了解路桥的结构,
2.了解板的配筋方法、施工要领。
3.了解桥梁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与道路线型的主从关系。
4.了解桥址选择依据,及其与河流走向的关系的内容和要求。
5.了解立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本次实习讲座中,我们主要了解到:
1、了解路桥结构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及前景;
2、了解工程建设程序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及前景;
3、了解路桥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 。
本次报告由湖南工程学院的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研组的陈爱军老师组织策划的,给我们做的是关于道路工程的报告,陈老从道路工程的起源讲到最新一些道路发展的现状,从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着重强调了,做为新一代的祖国建设者不仅要在结构上,形式上令人满意,还要做到节约,与环境的相和谐的发展观。以下为简要记录。
道路工程学是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的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道路通常是指为陆地交通运输服务,通行各种机动车、人畜力车、驮骑牲畜及行人的各种路的统称。
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农村道路、林区道路等。城市高速干道和高速公路则是交通出入受到控制的、高速行驶的汽车专用道路。
道路工程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最早的原始社会人群,因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形成天然原始的人行小径。以后要求有更好的道路,取土填坑,架木过溪,以利通行。当人类由原始农业到驯养牲畜后,逐渐利用牛、马、骆驼等乘骑或驮运。这种生产力的飞跃进一步要求更适用的道路,因而出现驮运道。
道路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道路网规划和路线勘测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排水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附属设施工程和养护工程等。
道路网规划应考虑各种交通运输综合功能的协调发展,路网布局的完善。路线勘测设计应选定技术经济最优化的路线,对平、纵、横三个面进行综合设计,力争平面短捷舒顺、纵坡平缓均匀、横断面稳定经济,以求保证设计车速、缩短行车时间、提高汽车周转率。对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排水等构造物进行精心设计,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降低施工、养护、运营和交通管理等费用。
路基既是路线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并与路面共同承受车辆荷载。路基按其断面的填挖情况分为路堤式、路堑式、半填半挖式三类。路肩是路面两侧路基边绦以内地带,用以支护路面、供临时停靠车辆或行人步行之用。路基土石方工程按开挖的难易分为土方工程与石方工程。
路基工程在道路建设中,工程量大、占地广,常为控制施工进度的关键,故要求尽可能与沿线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并力争节约用地;按照标准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搞好排水和防护加固工程,沿河路基应注意不被洪水淹没冲毁;填方工程应慎选土质并分层夯实,对其密实度和含水量进行现场控制;冰冻地区还应设置防冻层或设置隔水层和隔温层,切断毛细水,减少负温差的不利影响;当路线通过悬岩峭壁需修建悬出路台或半山桥,陡峻山坡则需修筑挡墙、石砌护坡或护脚等工程以保证路基和山体的稳定;当路线不能避让必须通过特殊或不良地质、水文的地区或路段时,路基工程应针对其具体情况和特征,采取防治措施。
为适应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在路基上行车道范围内,用各种筑路材料修筑多层次的坚固、稳定、平整和一定粗糙度的路面。其构造一般由面层、基层(承重层)、垫层组成,表面应做成路拱以利排水。路面按其使用特性分为高、次高、中级、低级路面四级。按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路面可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
水的作用是造成路基、路面和沿线构筑物的病害和冲毁的主因。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若沿道路表面流向或渗入路基土内时,可能将冲毁路基的路肩和边坡以及路面;地下水能使路基湿软,降低土基强度和路面承载力,严重时可引起翻浆或边坡滑坍,导致交通中断。
排水工程要与水利灌溉相配合,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兼顾,路基路面排水与桥涵工程相结合。总的要求是查明情况,全面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防重于治,经济适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构成一个统一的排水系统。
地面排水设施一般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倒虹吸管和渡槽等。地下水排除一般以导流为主,不宜堵塞,主要设施有暗沟、渗井、渗沟。
道路跨越河流沟谷时,需建涵洞、桥梁或渡口等构筑物;与铁路或其他道路交叉,也常建桥跨越。过水构筑物有漫水桥、过水路面、滓水路堤等。当交通量不大而又受到经费等条件限制时,可暂缓建桥,先修渡口工程;待交通量增长条件具备时,再改拨建桥。
我国目前道路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问题是与环境的配合,往往为了修建道路而对环境有较大的破坏,占地面积较大,资源浪费,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新一代道路建设者付出更大的努力!
实习内容
岳麓滨江新城潇湘大道北段:
长沙潇湘大道北段工程是由中建五局承建施工的,潇湘大道北段建设工程是“一洲两岸”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道路、风光带和景观道三部分组成。启动建设的潇湘大道北段南起橘子洲大桥,北到三汊矶大桥,全长约9公里,道路路幅宽40米。。
潇湘大道北段南起橘子洲大桥,北到三汊矶大桥,全长约9公里,道路路幅宽40米。潇湘大道北段建设工程是“一洲两岸”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道路、风光带和景观道三部分组成,南起橘子洲大桥,北到三汊矶大桥,全长约9公里。在潇湘大道向北延伸的过程中,望月湖东侧的高架桥和新龙王港桥是其中两个重要的节点。两座桥梁顺接为一体,将妥善解决望月湖小区周边的车辆分流和潇湘大道跨过龙王港的问题。40米宽的潇湘大道北段北行至银盆岭大桥以北600米处时,道路将向 ……此处隐藏44162个字……我们认知实习参观过三座拱桥,分别是:河头桥,灵江三桥与健跳大桥。其中河头桥为上承式拱桥,灵江三桥与健跳大桥都是中承式拱桥。所以先讲讲河头桥吧,河头桥在这次的认知实习中算是最老的桥了,桥墩都是以块石砌成,然后用水泥浆浇筑,在桥孔上有许多漂浮物,应该是以前水位上涨时搁置在那里的。河头桥是一座双曲拱桥,所谓的双曲拱桥便是在常规的拱桥基础上,将拱圈设计成有好几个拱圈构成。河头桥整体的镂空较多,横隔板也打了两个小孔以减轻桥体自身重量。根据老师介绍,这种桥型正是我国在20多年前最喜欢用的桥型,因为整体轻盈,用材少,比较经济,在这种中小跨度的桥中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因为我们在浏览河头桥底下的时候,发现这座桥的下部曲面已经有了很多的裂缝,老师说这些裂缝并不影响使用。这座桥经过了20多年的风雨考验,虽然在它的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对以前技术的向往。
灵江三桥与健跳大桥都为中承式拱桥,区别为灵江三桥有系杆将拱的横向力转化为内力,减小了对地基的负荷与要求。中承式拱桥不同于上承式拱桥,桥面位于拱的中部,桥面与拱通过拉杆进行力的传递。灵江三桥由于地点原因我们无法到达桥下观看该桥的下部结构,所以我只能通过健跳大桥来说下中承式拱桥的下部结构。健跳大桥的拱与桥面是不固结的,也就是说整个桥身都是漂浮体系,紧靠拉杆与桥板与两边桥板的连接进行受力。我将健跳大桥分为引桥与主跨,引桥部分的桥面是有支柱将其支撑在拱上,拱脚则直接落于两边的山体内部。刚刚提到健跳大桥是没有系杆的,所以横向推力要有地基承担,不过由于周边是山,岩基浅,承载能力大。主跨则由拱用拉杆将桥面拉起,老师介绍拉杆已经进行过了维修,由于雨水的侵蚀或者其他的原因,原本部分拉杆已经不能完成其应有的工作量便进行了替换,并在表面喷上了铝粉,铝粉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碳化的能力。而桥板与连续梁或者连续刚构桥对比,我们会发现,拱桥的桥板要比连续梁桥或者连续拱桥的梁高低很多,原因则是拱桥的向上支持力是与向下的压力都可简化为均布荷载,所以弯矩很小,对桥板的抗弯要求自然低了很多,这就造成桥的梁高也低了许多。在健跳大桥上我们能发现新的事物,比如在拱上有棱镜,这是为了对桥进行检查特地放上去的。还有在桥板下方我们能看到有像缆车一样的装置,这是为了对桥板进行检修时,方便检修人检查桥板安装的。还有就是下部桥板我们看到了碳纤维布,老师说碳纤维布的弹性模量能打到120MPA,这可以说是达到了钢筋混凝土模量的百分之五十,可以很好的增大桥板的抗弯能力。拱桥便到这吧。
拱桥和连续梁连续刚构桥,已经讲完了剩下一种桥型没有讲便是斜拉桥。所谓的斜拉桥便是放弃了部分的桥墩,通过桥塔上的拉索将桥面稳定住,由于少了很多的桥墩所以地形的适应能力强,适合大跨径的建造。这次实习的桥中,斜拉桥有三座,一座是矮塔斜拉桥,在我们第一天实习回去的路上看到的;一座是临海大桥,还有一座是椒江二桥。其中矮塔斜拉桥顾明思义便是桥塔比较矮的斜拉桥。由于桥塔较矮,所以拉索的角度大,在竖直方向上的拉力小,变有了4塔的斜拉,并且桥板的梁高很大,可能是由于横向拉力大的缘故。临海大桥与椒江二桥的桥塔都很高。首先介绍下临海大桥。临海大桥的引桥部分是用连续梁的形式,主跨部分则是使用了高塔斜拉,桥塔为倒Y型与桥身固结,桥身则由箱梁构成,并且为减小风的横向推力,设计了防风嘴。桥塔下部由于水位较低,我们能看到桥塔下部的结构并由此可以猜测:桥塔仍是沿着Y字倾斜插入到水底的一定程度。在桥上部,我们能看到为双向6车道,在这次的实习过程中这样的宽度也是属于了前列。椒江二桥是最近刚刚建成,在工艺或者设计上都可以看出来能远超其他的桥梁。椒江二桥的引桥部分是由连续刚构组成,主跨部分则是两个钻石型桥塔的双索面桥。我们在椒江边浏览了椒江二桥的下部结构,在桥塔下部,有防撞设施,减小由于船舶的撞击对桥塔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桥梁的安全。椒江二桥用的也是变截面梁,减小了桥梁自重更加的经济也美观。随后我们是通过人行楼梯上到了椒江二桥的上部,在人行道的右侧,我们能看到很大的排水孔,并且椒江二桥的伸缩缝有两种,一种是模数式伸缩缝,一种是橡胶式伸缩缝。这主要是由于椒江二桥比较长,变形量较大,所以设置了两个伸缩缝好应对这种问题。椒江二桥的拉索是我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到的拉索了,在其上我们首先能观察到有螺纹一般的缝,老师介绍这是为了防止雨水附着在上面而设计。并且拉索也不是直接固定于桥面上而是通过一个三角型的铰接在桥身上,这个三角中又一边是可以伸缩,我的猜测这是为了放着风的横向作用设计,保证了拉索的位置稳定。其中我们在拉索上观察到了一个仪器,两侧都有,估计是实时监测装置,观察桥梁拉索的状况而安装。
我们还实习了桥梁的维护与加固地点。其中桥梁的维护我是在黄岩的一座高架桥的维修加固地点。这座高架桥由于时间的推移,盖梁上产生了斜裂缝与竖向裂缝。产生斜裂缝我们是知道这是由于墩给盖梁产生向上推力的一个分力导致其的产生,竖向裂缝则是抗弯不足产生的。维护的办法便是在裂缝处填入特制的混凝土或者沥青将裂缝补上。加固办法便是在原盖梁上加厚,并在危害区域布上弯起钢筋或者纵向钢筋,然后用后张法在这次新加厚的地方进行加固施工。这样很好的增强了盖梁的抗剪与抗弯的能力。另一个地点的加固方法在我前面有提到便是贴上碳纤维布,不过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如何贴,然后在贴后涂上一层铝粉,抗盐化与碳化。
我们在这次实习过程中还去了梁场,所谓的梁场便是浇制梁板的地方,一般都是露天的。我们在那里看到了钢筋绑扎好的模型,还有如何将混凝土灌进去的过程。梁的制作首先是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绑扎好钢筋,其中会先将波纹管放置在里面,然后在波纹管中套入塑料支撑,放置在灌入混凝土的时候将波纹管压坏。而在灌入混凝土前要先在钢筋支架外面和里面都架立好模板不然,混凝土怎么固结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在灌入混凝土时,工人是将振捣棒插入其中的。看完了梁的浇制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箱涵,在箱涵前面有一条河流经过,所以我猜测这个箱涵的目的便是通水。
桥梁已经讲完,剩下的便是道路与隧道了。便将这两个一块儿将吧,比较隧道说穿了就是隧型的道路。实习中我们看到过沥青的铺压,不同长度的隧道有什么区别等。沥青的铺压主要是以机器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首先是有一台专门的摊铺机将货车上的沥青全部摊铺在路上,然后工人在一旁将有些不平整的地方弄平。最后由压路机分三次压实。其中第一次与第三次的压路机都是铁桶的压路机,而第二次的压路机是一种分为4个轮子的压路机。压路机从边往中间压实,保证了道路从边到中有一定的倾斜。压实以后等沥青的温度下来便可以通车了。隧道我们浏览的是学校背后的乌龟山隧道,因为它属于城市隧道有人行道,方便我们大批人的浏览,也提供了安全。乌龟山隧道并不长目测是在200米左右,洞承圆拱形,因为园是一种很能受力的形状。在隧道中我们能看到消防栓与消防器具,在长一点的隧道中我还看到过有紧急停车带,不过乌龟山隧道较短就没有设置。在洞口我们能看到其上有用水泥浇筑,这应该是为了防止山体上的岩石滑落所做。
这次经历了4天左右的实习,我的收获也是很多,许多从书上学到的知识也在这次实习中有了运用,对我的力学知识或者结构设计原理的知识有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