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的我作文三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的我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的我作文 篇1
初中时光有点短暂,因为我还没有弄清自己。我想说的学校是,因为在初二时,我们幸运的成为了新校园的第一批学生,所以这是我们初二和初三时的校园。
我初中时的学校有点遭受到舆论的批评,校园是一片百废待兴的样子,就让我们搬迁了进来。虽然其实不搬,更加会受到指责,本来我们这一届入学时就被许以会有新校舍清静优美的校园环境。还会有最先进的橡胶跑道,这在我们这小镇上还是首家的。不过直到我们这一届毕了业,都没有看到这跑道的一点影子。虽然与老校舍只间隔几百米,但可以说是已经从镇中心搬到了镇郊外,新校舍是矗立在一片沼泽地之上的。
我们并非只不满意学校欺骗了我们,只是有些地方实在是不能尽如人意。比如是要放置橡胶跑道的那块地根本就是实实在在的沼泽地,虽然可以进行探险,但确实脚就很容易陷到里面去,没有围栏,有不知趣的学生要“闯关”,就很容易发生事故。而学校教学楼是较为流行的双子塔建筑,中间有一段不过二十米的过街天桥。本来这教学楼应该正对着学校的大门,可听别人说是正对门那块地没买下来,也不知道是钱不够,还是别人不卖,又或者是正因为钱不够,所以别人不卖。反正导致了这么新潮、气派的教学楼只对着左上角开着的只有七、八米宽的小门,放学的时候人挤成一团。
这座学校双子塔两边各有一个入口,与台阶相连,而特意高出的部分则作为停车场。通过这台阶的造型,就可以看出学校领导肯定是精心设计了一番,或者就干脆只是模仿某个大学造的,虽然我还不知道是哪所大学。这两边的台阶呈八字型,而台阶的两边是桥特有的装饰,是故意要造的跟西湖的断桥一样,寓意就是通往知识的小桥,或是知识将两半小桥连接了起来。这“桥”的两边还有雅典卫城式的列柱围廊,有时学生会故意将垃圾就恰好扔到这环形的柱顶上。好笑的不是这么有艺术感的建筑被垃圾破坏掉美感,而是这上面的垃圾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除了早餐剩下的饮料盒、塑料袋外,要是你有幸的话,还能看到几个包子,几根香肠。这还不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清理,几个星期都还看到那垃圾还在原地不动。怪不得校长讲话的时候,从来不讲学习上的事,光是在讲环境、讲卫生。
当时我们这个有两千多学生的学校有很多趣事,可惜我这个好学生不处在“民间”,不知道那么多。比如有一项是“挂羊头,卖狗肉”,本来是依着最先进的体育馆样式建造的一个场馆,竟然被做成了食堂,不知道这是暂时作为权宜之计,还是就是拿来唬人,“别人有好的科技馆,我这有这么大的体育馆”。或者是学校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被戏称为“地中海”的人,就是头中间“草地荒芜”,两边还长得挺茂盛的。这人还总爱叼着一根烟,是有首长潇洒倜傥的样子。好在我也忘不掉这样一个学校。
高中的我作文 篇2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本来生于天地之间,却因文明日繁而心萦于世务,身陷于尘网,不得亲近自然,在钢筋水泥与桌椅之间,唯一使我们能亲近自然、了解自己的方法,即是阅读了。
若说文字是有灵魂的,那么由万千文字组成的文章便是一篇灵魂史诗,我眼中的阅读,需要我们去体、会、悟。
对于阅读起始的年龄,在我看来,并不局限于识字之后,反之,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阅读。那时的阅读,可以是广告牌上零星几个大字,抑或是商标上一串串英语字母。即使看不懂,也无伤大雅,因为那只是阅读的第一阶段——体验。阅读,并不需强求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每一层深意,阅读先是一种美的体验:体验语言华丽或朴素之美;体验结构错落或工整之美;体验选材新颖或平凡之美……这些体验都是直观而感性的,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人类是如何进步的.?答曰:由感性变为理性。阅读的进步也是如此,在体验之后就是领会。那位陶潜先生曾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早在遥远的晋代,领会就已占据了阅读目标中的一席之地。领会是更深一层的体验:领会作者意图;领会特殊含义;领会写作手法。领会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分析的过程:为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而不是又到、又过?为什么东坡正值壮年却要在《江城子》中自称“老夫”?子厚笔下的驴与虎真的仅仅阐述了蠢驴活该被智虎吃的道理吗?凡此种种,都是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去领会的。
刚才讲了感性到理性的阅读阶段,颇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意味,而阅读的最高境界,类似“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玄妙——即是“悟”。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气”从何而来?自然是悟来的。在阅读的天地中渐行渐远,就会发现语言、结构、立意等都不再重要。那些流传千万世的经典,看似平淡无奇,却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充足的“悟”的空间:《夸父追日》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愚公移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远见;《陈涉世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在悟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文章字里行间的精气神,并将其吸收、消化。所以说,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其最根本,就是以文字的灵魂,塑造我们的灵魂。
然而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年代,传统的纸张阅读方式逐渐被各类电子读物取代,各类公共场合随处可见“低头族”阅读的身影:或是捧着电子书;或是翻着各类社交媒介中零碎的段子。科技已经带我们走向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如同由各种布片组成的一件衣服,即使每片布都是高级的绫罗绸缎,也毫无美感而言。
话又说回来,“碎片化阅读”能很大程度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且耗时不多,故可以尝试,但始终不应被当作最主要的阅读方式。
体验、领会、悟得阅读之美,以文字的灵魂重新塑造我们的灵魂。“人本来生于天地之间,却因文明日繁而心萦于世务,身陷于尘网。”由尘网入,自尘网出,阅读万卷书,行走天地间,这就是我眼中的阅读。
高中的我作文 篇3
林黛玉,我不知道是否真有此人,但从她的身世,我看到了许多。
--题记
我知道曹雪芹笔下的她,是忧郁的,也是富有才气的,她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身世沉浮,与宝哥哥错过,为了报恩,流尽了眼泪,那个时代的她,也许怨过,也许恨过,命运的作弄,他和她彼此错过,只是过客……
因为母亡,年纪尚小的她进了贾府,从此开始了她注定多迁的短暂身世……
颦儿,这个符号,温暖的,笼罩在她身上,看到了大家族的尔愚我诈,她静默,看到宝玉的款款情深,她静默,看到贾母的偏爱,她静默,看到宝姐姐的温柔委婉,她也静默,她是矛盾的,自己孤苦伶仃的寄人篱下,终日以泪洗面……也许是这样,她才把自己的满腔泪水化做最悠远的诗词,也许是这样,她才冷漠孤傲,残存自己的那份自尊。宁愿做那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愿做那个“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女子,她在众人面前强颜欢笑,在背后,相伴她的,只是知心的紫鹃……
口里吟着“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嘴里唱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见她的凄凉,她叹息,叹息自己与宝玉无缘,她彷徨,彷徨自己和宝钗难比,贾母的心意,王薛夫人的作弄,自己终究是含恨而亡,那晚的她,嘴里呼声恨宝玉,心里也许是还债完后的轻松。
潇湘妃子,文才奕奕,只是落寞。病了,只是紫鹃知道她的心病,累了,只是紫鹃了解她的感情,要不然,她怎么会在临死前还托付紫鹃送籍回南,要不然,她怎么会说紫鹃才是她的唯一亲人,她知道自己与宝哥哥有缘无份,忘不了和他的打闹,忘不了他的“负心”,或许她从来没怨过。
她明白,她是寂寞的,所以才会流泪。
她知道,自己只是过客,所以才会伤悲。
她只知道,为了还债。
那片忧郁,只因为给她所爱的人。